Grow Together  成長園地

從芬蘭看親子教育 - Part 1                                                                       Jan 21, 2016

                                                                                      by Polly Liu (P&S Learning, Managing Director)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3~2014 ”全球國家競爭力評估報告” ,芬蘭高居全球第三位,遠超過德國(第四)、美國(第五)、日本(第九)及英國(第十)。報告中指出芬蘭有全球最高的公民水準及道德標準,不但是全世界受教育比例最高的國家,同時也是工作效率、生產率發明創新能力最強的國家。

 

普受國際社會重視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針對全球40多個國家的中學生,進行每隔三年舉行一次的“國際學生評量計劃”。自2000年起,該組織陸續公佈的三次評量報告,讓芬蘭這個看似不起眼僅有530萬人口的“小國”,成為全球焦點:芬蘭學生們不只在閱讀、解決問題能力項目上的評比排行前三,在數學、自然科學等項目,也和大家習以為常認定數理能力比較強的亞洲學生旗鼓相當。更可貴的是,OECD評量計劃的57個參與國的學生中,沒有通過PISA測驗的平均比例超過20%,但芬蘭學生受測的失敗率卻不到5% !

 

教育已經超越NOKIA,成為芬蘭最熱門的品牌。芬蘭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學生成績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芬蘭中學生被“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評價為整體表現全球第一。芬蘭的高等教育,被每一屆世界經濟論壇評為最佳。芬蘭是全球課時最少、課後復習時間最短、假期最長的國家。芬蘭教育以“平等”和“珍視每個孩子”為最大特點,從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制訂教育理念與方法,根本目的是造就人格完善、具備終生學習能力的公民。

 

30 年前,芬蘭開始思考如何從根本改造國家競爭力,他們將焦點放再教育上。因為國家是由國民組成的,打造出一流的公民,就是養成國家競爭力的根本之道。歷經30年教改,芬蘭證明了他們的觀點是正確的。「教育乃國之大本」是中國千年來自孔子傳承下來的思想,台灣沒做到,芬蘭做到了!本系列文章將從不同的角度與父母們探討、分享芬蘭教育的觀念及方法,期望父母能從中學習新的視野並找到更好教育孩子的方法。

堅持平等精神,一個孩子都不放棄

 

 

 

 

 

 

 

七○年代初期,芬蘭開始了建國後最大規模的教育改革,他們的使命是提供高品質的九年一貫義務教育,訓練出能夠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下一代。 教委會決定採用「綜合學校」(comprehensive school)的模式,讓七歲到十五歲的中小學生,不分年級,都在同一所學校學習。在九年一貫教育中,學生課本、交通和午餐費用,全由政府負擔,經費則由中央政府出資五七%,地方政府分攤四三%。這個決策延續三十年至今,不因政黨輪替而改變。

 

 

 

彈性教學減輕壓力

 

赫爾辛基市內的拉托卡塔諾(Latokartano) 小學,決定在校內推行不分年級上課,180個學生,每個人有自己的課表,有的人八點半上學,有的則是九點或九點半,大家放學的時間也不一樣。 學校事務的決策機由董事會7位(一位教師代表、一位職員代表,其他五位由家長與當地社區選出)成員共同決定。每學期初,班級老師會邀請家長和學生一起坐下來討論小孩的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評量不是根據和其他人的比較,而是看是否達成最初設定的目標。他們沒有成績單,只有學習報告。「我們強調的是學習,不是競爭,芬蘭絕對不會用競爭來刺激學習品質。」

  

在芬蘭, 教育的目的是學習,而非競爭。芬蘭一年里多數時間都天寒地凍,所以夏天一到,學校就放假,讓孩子盡情嬉耍。芬蘭是全球上課時間最少、課後復習時間最短,以及假期最多的國家。芬蘭中小學的授課時數,規定為每周最少30個小時,最多不能超過35個小時。夏天對冰冷的北歐國家來說,是最珍貴的季節,因此芬蘭中小學生的暑假長達兩個月半,大學生的暑假更是長達三到四個月。不管是暑假還是平時,芬蘭學校都不會給孩子太多功課,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如果放學後還要做一堆功課,那就沒有時間休息和玩樂了。

 

芬蘭學生沒有固定的上下課時間,有時早上8點就有課,有時則要到9點或10點才有課。芬蘭中學生,更是連固定上課的教室都沒有,而是採取科目制,根據不同科目的上課時間,前往不同的教室學習。在這樣的學習體制下,學生從小就被訓練得能夠安排自己的上課時間,所以孩子從小學開始已經格外獨立。芬蘭學校完全不安排課外補習,當地也沒有補習的風氣。

 

 

強調興趣寓教於樂

 

 

 

 

 

 

 

 

 

 

在芬蘭,沒有人會把課外活動視為替自己履歷表加分的工具,或者認為學習某種特殊才藝是為了增加未來的社會競爭力。芬蘭人認為,孩子應該盡情享受玩樂,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活動。為了避免孩子放學後感到無聊,或者浪費時間。為了幫孩子安排最好的課後活動,芬蘭有一套“課前和課後活動法規”,規定學校和附近的機構,每天上午7點到下午5點,課前和課後的時間里,必須設計一些活動,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休息、玩樂,或參與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這些活動一般由政府和私人機構開辦,所謂有益身心的課外話動,就是畫畫、音樂、球類運動,舞蹈等之類的活動。

由於父母都不干涉孩子們的興趣,非常尊重孩子的意志。因此芬蘭孩子的“興趣”很廣泛,能文也能武,隨便一個孩子,都能玩上一兩種樂器。除了比較普遍的鋼琴和小提琴,許多孩子還玩小號喇叭、電子吉他等。這些玩著音樂,看來很有氣質的孩子,轉個身可能就變成滑雪高手、冰上曲棍球選手。

 

 

非常重視基礎教育

 

芬蘭非常重視基礎教育,認為地基如果打不好,不妨慢慢地打,不要急著把房子蓋起來。與其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不如讓孩子先練好步伐才穩健開跑。

 

芬蘭的孩子7歲進小學,該國教育研究單位認為,7歲的孩子心智和情緒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適合進入小學的階段。但是如果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幼兒園的老師可能會鼓勵父母讓孩子留在幼兒園,用多一年的時間預備。也有一些小學會花三年時間,教導學生一年級和二年級兩年的課業。芬蘭教育家認為,孩子10歲以前,是學習態度和閱讀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所以學校情願多花一兩年時間,確保及時察覺孩子特別需要關注的地方,為他們設計合適的課程,避免他們上了高年級才面對學習困難。芬蘭教育家認為,孩子10歲以前的基礎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沒有準備好,情願讓他們留級。家長及學生們也會尊重老師的評估及建議,欣然接受留級安排,一切都是為了為孩子打下紮實的學習基礎。

 

 

升學以興趣及能力為主

 

芬蘭學生在完成9年基礎教育,也就是初中畢業后,一般會升上高中或直接進入職業學校就讀。學生不管選擇職業學校還是高中,將來一樣可以升學高等學府。芬蘭從高中就開始採用學分制,而不再用 年級制。學生只要在2到4年裡 修完75個學分,就可以順利畢業。

 

高中畢業后,學生跟我國學生一樣,必須參加高中政府會考,芬蘭並不是以高中會考成績,作為學生進入大學的重要入場券。芬蘭高中會考的目的,主要是測驗學生在校究竟學了多少,以及對不同學科的了解程度。考試科目也只要求學生至少考4科,至於要不要考超過4科,或者選擇考哪些科目,完全任憑學生依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決定。

 

芬蘭各高等學府錄取學生的條件不一,高中會考成績通常只是申請入學的參考之一、並非絕對篩選條件。學校一般還會看學生在校的成績、志向,人格特質等,然后對學生進行各種面試及輔導,通常學校會盡力幫助學生做出對未來發展最適合的決定,甚至會幫助學生申請轉校,為他們安排最能發揮所長的學習環境。

 

 

語文是學習一切新知的基礎

 

不懂語文,還談什麼生物、數學、歷史?語言是學習和自我表達的基礎,因此芬蘭教育非常重視語文。芬蘭教育的策略核心是語文教育。人人完成義務教育後,至少都會三種語言:芬蘭語、瑞典語和英語,甚至再加上自由選修的法文、德文...。

 

芬蘭的語言教育以情境教學為主體,重視『聽和說』的能力,落實英語實用化。在芬蘭的英語課堂上,英語聽力是十分被重視的。教學時,老師不會一味的講課,而在每堂課會有固定的時間透過聽力教材或影片,增強孩子的聽力能力。也沒有太多考試,主要將語言學習結合生活、注重分組情境練習等等,讓孩子在自然的情境下,學會語言的使用,進而帶入自己的生活中。

 

他們注重的是「講」英語,而不是「寫」英語或「考」英語。芬蘭的語言教育不僅只是「教育和學習」,更強化到與行政體系並進。 芬蘭的第一官方語言是芬蘭語,第二官方語言是瑞典語。芬蘭官方的路標、街道指示牌、 景點和博物館告示、施工警告或是無數的旅遊宣傳小冊子等等,一律雙語並列。 芬蘭文在上,瑞典文在下。在此看來,芬蘭的教育是和現實生活結合的, 而且還是高度緊密的結合。

 

 

學習是培養求知慾望、而不是為了升學考試

 

 

 

 

 

 

 

 

美國有14%學生每周下課后平均花4個小時以上時間練習數學,芬蘭只有2%學生會這麼做。芬蘭非常反對反覆練習數學題,認為影響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致,孩子的數學學得快還是慢,倒是其次,一旦破壞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致,就無可挽回了。芬蘭的數學課,絕不是只重視數目計算的“純數學”,反而巧妙整合地理、旅遊,生活常識等,以故事帶出,引導學生思考數學和生活的關聯。比如數學習題附上北歐地圖,要學生計算北歐五國人口、芬蘭各城市的距離,或者以故事介紹全球的高樓,要學生計算這些高樓的高度、建造的年份等。出題的方式可能是這樣的:台北的101大樓每一層樓高五公尺,請問台北101有多高?艾菲爾鐵塔比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雙塔樓矮152公尺,請問雙塔樓到底有多高?

 

芬蘭教育理念強調“跨學科”學習,整合各科有關聯科目,比如把地理、歷史、數學、環境及日常生活等知識學問交錯貫穿,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這麼一來歷史就不再只是一堆年份、數字,也不再只是數字遊戲。除了可以讓教學更靈活有吸引力,也有助學生把一個科目,和各個科目融會貫通。  

 

 

學習與生活技能並重

 

芬蘭學校除了學術科目,也非常注重孩子的生活技能。芬蘭學校的課程,還包括家庭經濟、工藝課、生活教育、教育與職業輔導課,除了學術教育,也不忽略孩子的生活技能。

 

生活教育課一般是培養孩子動手照料自己的生活,包括烤面包、縫紉、打毛線、做木工等,不管男女,大家一起動手體驗處理家事。而家庭經濟又是另一門教孩子“當家理財”的實用課程。課程從食物的營養價值、如何分配財務、有計畫購買物品,到怎麼整理房間、垃圾分類等這類看似瑣碎,但卻深深影響一個家庭運轉的細節、都被學校拿來當成必要的課程訓練孩子的生活知識及培養正確生活態度。

 

                                                                                                                                             ~ Part 1結束~